李聊(智金)說:報警求聊——拷問養老

95商服網  ?  ? 來源:www.1039spanishoaksblvd.com  ? 關注:1650

我覺得周圍鄰居都在嘲笑我,欺負我一個人生活”,“三樓那家人把電線從窗戶接到外面給電瓶車充電,我覺得很危險,威脅到我生命安全?!?/span>《揚子晚報》201611月9日報道,南京一位老太面對這樣的瑣事也報警。7日晚,她又報警,無奈下民警輪番陪她說話,直到她睡著。民警統計近三年來,她報警達700多次。


其實,老年人頻繁撥打報警電話求聊天的并不是孤例,有媒體2014年報道,重慶渝中區大坪正街的趙大爺一年之內撥打了1483次110,比這位老太的依賴程度更深。他們都是獨居的老人,盡管無事拔打報警電話既違法也很極端,卻也反映出老人精神缺失的困境。



當然,類似的只是個別極端的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,精神世界空落無著的老人卻很常見,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。到目前(截止到2016年底),全國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.3億,還將保持每年900萬左右的速度增長。這個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精神養老訴求,因為親情結構與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,子女與老人往往并不同處一屋,甚至都不居住在同一座城鎮,很多的老人實際上處于獨居狀態,寂寞無聊,度日如年,混吃等死,一系列消極感覺,導致一部分老人精神壓抑,甚至由此產生自殺的現象。也有一些老人,將精神寄托在寵物身上,譬如北京300萬老人養了80萬條狗,城市老人“天價尋狗”的新聞不時見諸媒體,養狗老人對寵物以子女相稱,甚至出現老人遺囑將遺產贈與寵物的奇聞。




養老服務業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大板塊——“生活照料、求醫問藥、心里慰藉、精神家園”。在絕大部分老人溫飽無憂的情況下,后兩個板塊的需求就更加凸顯和強烈。俗話說“人怕淡馬怕絆”,部隊里對犯了錯誤的官兵采用“關禁閉”,其懲戒就是精神層面的,秦城監獄里的高官罪犯,失去的主要也是精神世界的自由,可見美好的精神世界帶給人們的是物質世界難以提供的幸福感,而寂寞無聊的生活則是生不如死的感覺。




按照馬斯洛的學說,人的基本需求從低到高依次概括為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。前兩個需求屬于物質層面,而精神需求主要指上三路,它也是人的基本需求,而且是高級需求和無可替代的需求。過去動輒就把人稱為“精神病人”,現在看來是對人性的漠視。因為除極少數屬于“病人”范疇(況且其中一些人本可以不發展成為病態),絕大多數則是正常的生命需求。


報警求聊”折射精神養老的饑渴,也呈現了精神養老滿足的難題,需要得到政府、家庭與社會的共同重視,創造條件讓老人的精神需求得到盡可能的滿足。首先,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,要重視對老人的精神關愛,除了盡可能的“?;丶铱纯础北M好孝心之外,還要多給老人打電話,開視頻,跟老人聊聊天,不能因為覺得無大事可談而不為。事實上,很多子女將這個問題都忽視了,有時是無話可說,有時是以事多壓力大心理累作了借口,有時則是怕老人嘮叨。多理解老人,多為彼此尋找更多的共同語言,是大有學問的。




其次,還應逐步構以社區養老為主體功能完備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。像前面提到的個案,警察給公眾的感覺往往是威嚴和刻板,并不是好的聊天對象,可老人家之所以會對110警務人員充滿依賴,根本還是社區就近陪伴與線上線下相關服務的缺位,是有病亂投醫的無難選擇。就全國而言,當下應當以村、社區為單元,完善精神養老服務提供,保持經常性的上門服務,陪老人說說話,聽老人傾訴和表達,釋放老人的情緒堆積。同時,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,線上線下有機連接,結合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教、老有所為,將人生提升到新的高度。


第三,應本著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原則,充分發揮社會專業組織和專業人士在精神養老方面的獨特作用,采取政府購買服務、產業運作等多種方式滿足老年群體精神養老的剛性需求。




人們形容極其痛苦的感覺是“痛不欲生”,形容生不如死的詞匯是“百無聊賴、無聊至極”,而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,養老的重中之重就在精神養老,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晚年生命質量的重要體現。


精神養老,讓生活有聊。
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1039spanishoaksblvd.com/article/4448.html(轉載請保留)